1
造幕幔之法則 作幕用幔凡十、以撚綫細枲布、與藍紫絳三色之縷為之、上繡良工所製之基路伯、
2
每幔長二十八肘、廣四肘、諸幔長短同、
3
幔相連各五、
4
幔邊之聯絡處、作藍襻、次幔亦然、
5
幅邊各作襻五十、兩邊之襻相對、
6
又作金鈎五十、鈎連諸幔、成為一幕、
7
以山羊毛作幔十一、為幕外帷、
8
每幔長三十肘、廣四肘、十一幔長短同、
9
五幔相聯、六幔亦相聯、其第六幔、宜重複於幕前、
10
幔邊之聯絡處、作五十襻、次幔亦然、
11
又作銅鈎五十、鈎連諸襻、成為一帷、
12
帷之餘半、必垂幕後、
13
帷幔之餘、每旁一肘、垂幕兩旁、障其左右、
14
以牡綿羊皮之染紅者為幕幬、其上蒙以海獺皮、
15
造幕板之法則 以皂莢木作幕板、立於四周、
16
板長十肘、廣一肘有半、
17
二榫相接、幕之諸板皆然、
18
幕之南、作板二十、
19
銀座四十、板下各二、與二榫相對、
20
幕之北、作板二十、
21
銀座四十、板下各二、
22
幕後西旁、作板六、
23
幕後兩隅、作板二、
24
自下而上、連於一環、兩隅皆然、
25
厥板凡八、銀座十六、板下各二、
26
以皂莢木作楗、
27
左幕板五楗、右幕板五楗、後幕板五楗、
28
板之中楗、貫乎兩端、
29
以金包板、作金環貫楗、包楗以金、
30
立幕、必循在山示汝之式、
31
造㡘之法則 以藍紫絳三色之縷、與撚綫細枲布作㡘、上繡良工所製之基路伯、
32
以皂莢木作柱四、包之以金、垂㡘其上、以金製鈎、銀座凡四、
33
㡘垂鈎下、運法匱入、㡘介聖所與至聖所之間、
34
施恩座置於至聖所法匱上、
35
置几於㡘外幕北、置燈臺於幕南、與幾相對、
36
以藍紫絳三色之縷、與撚綫細枲布、繡為外帷門㡘、
37
以皂莢木作柱五、包之以金、作金鈎、鑄五銅座、以垂其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