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善恶对举垂为箴言 惟此室家、哲妇建之、愚妇毁之。
  • 2 行正直者、畏耶和华、行邪曲者、藐视之。
  • 3 愚者之词傲、有若杖箠、哲人之言逊、可保其身。
  • 4 家不畜牛、则仓廪空虚、牛能耕作、则物产增加。
  • 5 言不诳者、可以作证、无实之人、则不可。
  • 6 侮慢者、求智而不能、明哲者、学道而易得。
  • 7 闻不智之言、则亟远其人。
  • 8 智者自知、谓之眞智、愚者自欺、谓之眞愚。
  • 9 愚人作恶、视之若戏、义者为善、自有眞乐。
  • 10 人怀忧愁、惟堪自喻、人有喜乐、众不及知。
  • 11 恶者之室必倾圮、义人之家必振兴。
  • 12 有自以其道为是者、不知其终归于败亡。
  • 13 有殷忧而强为懽笑者、其后常戚戚。
  • 14 背道者取戾、行善者得赏。
  • 15 愚者妄信人言、智人自顾其行。
  • 16 智人恐惧而避恶、愚人矜夸而纵欲。
  • 17 易怒者妄为、谋不轨者见恶。
  • 18 拙者日以愚、智者日以达。
  • 19 恶者鞠躬奔走善人之门。
  • 20 贫乏则邻里疏之、富厚则众人亦爱之。
  • 21 凌侮人者陷于罪戾、矜悯贫者可纳福祉。
  • 22 谋不轨者、适以自害、思为善者、必蒙实惠。
  • 23 勤劳有益、多言致贫。
  • 24 智而富、能善用其财、愚而尊、亦毕生愚蠢。
  • 25 眞证救人、妄证欺人。
  • 26 畏耶和华者毅然恃之、耶和华视之若子、必加爱护。
  • 27 畏耶和华者得生命之泉、脱致死之网。
  • 28 维彼君王、得民则尊、失民则败。
  • 29 怒不遽发者、乃彰其智、性躁急者、适形其愚。
  • 30 秉性温良者身生、衷怀嫉妒者骨朽。
  • 31 虐遇贫乏者、侮造化之主、矜悯穷民者则尊之。
  • 32 恶人行横逆而见驱、义者虽死亡而有望。
  • 33 智者之心、道藏于内、愚人之衷、浅而易露。
  • 34 仁义则邦以兴、否则国以辱。
  • 35 王恩宠施于良臣、震怒及乎顽仆。
回到本卷目录 回到本版本目录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