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自网络 声音:多加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出埃及记20:4-6)
为什么在死人中找活人呢?(路加福音24:5下)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中,这是一个子子孙孙们都会在这时从各方回到家乡为亲人扫墓,以尽孝道的时节,也是华人们最为看重的节期之一。
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心是好的,但行动不可取,因为这仅仅是“祭祖而不识祖”。有些新信徒也感到迷茫,因为面对未信主的家人要上坟扫墓而感到左右为难。
所以关于祭祖问题,一直都是我们传福音的一大障碍,许多人听了福音,信了耶稣,却不敢决志,不敢受洗,不是对信仰有意见,而是担心成了基督徒以后,不能再拿香去祭拜祖先,还有家人的反对。而每年到了清明节,扫墓祭祖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基督徒,尤其刚信主的弟兄姊妹,因不拿香拜祖先,被会被指为不孝、背祖。面对清明节祭祖问题时,基督徒应该如何?是消极逃避?还是有效的找出问题、厘清问题,而且积极投入呢?
为何过清明节
1、基督教也看重“慎终追远”。我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不只重视“生之孝”,也看重“死之祭”,其实基督教也非常重视“慎终追远”。圣经中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过世时,亚伯拉罕为她哀恸哭号;雅各死后,约瑟照埃及人的规矩办丧事,用香料熏尸40天,哀哭70天,这是“慎终”。还有圣经中创世记、出埃及记、历代志上记载了许多以色列人的族谱,新约马太福音、路加福音也详细记载耶稣的家谱,这是“追远”。基督教不只是“慎终追远”,而且也“不忘本”,是找到“第一本源、最早开始”,如果只找到四五代,祭祖还是不完全。
慎终追远,认祖归宗: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哀思与尊敬,以示不忘本。祭祖不是出于惧怕的心理,怕“饥饿的孤魂”来报复;也不是出于求福的功利心理,死者已逝,哪有能力来保佑和赐福?“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6:23)
神是让我们有盼望、有喜乐、有平安的神。相信恶者的谎言,就是让我们害怕的根源。
基督徒清明扫墓是“思祖”、“记祖”,而不是“祭祖”!
2、对已逝的亲人进行缅怀,回忆他们生前的美好信仰和品格,要效法实践。我们怀念亲人和祖先,纪念他们的嘉言懿行,思念他们对我们的恩情和关爱,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学习他们好的品格和精神,是应该的。
几件提醒的事
A、烧纸钱:一些非信徒焚烧冥纸是他们表达心意的一种方式,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可以表达自己拒绝焚烧冥纸的意愿,甚至可以进一步地向他们建议不要焚烧冥纸,毕竟大量地焚烧冥纸会耗费过多金钱,更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是一种不利于大众的行为。
为什么会有“烧纸钱”的事?这是人迷信鬼神,据说与后汉纸张的发明者蔡伦有关。他因大量造纸卖不掉,就想了个诡计,与妻商量装病假死;妻子把纸剪成圆形的钱状,在蔡伦的棺材前烧纸,说:到阴曹地府要送钱,免得受苦,或许可以重返人间。烧纸钱到第7天,蔡伦“活了”,其实本来就没有死。大家听后纷纷仿效,蔡伦的纸很快就买光了。这本来就是一场骗局,很多人上当还不知道,甘心被骗。
B、拿香祭拜的问题:圣经中出埃及记、历代志上下、路加福音、启示录都有记载关烧香的事,甚至希伯来书描写圣殿至圣所里面有烧香用的金香坛。
那基督徒为什么不可以烧香呢?我们必须知道,无论旧约或新约,拿香一律都是在献给独一真神的、是单单敬拜神的。在清明节时,家人聚集在祖先的坟前追思先人,这种习俗有其属世的意义,用以表达孝思。但是,如今掺杂了“人死后变成鬼、拜鬼神”的宗教迷信,加上传统文化、风俗等,今天“拿香来拜”的对象已经是“鬼神”,这是我们基督徒绝不可以做的事情。
C、心态的问题:一些人受“乃幔观点”的影响,误以为“身拜心不拜”是圣经的标准。其实,这种人曲解了经文,而没有弄清以利沙吩咐乃幔平安回去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乃幔承认了自己过去陪亚兰王叩拜假神临门的罪,神赦免了他(参王下5:17~19)。列王记下五章17、18节,乃缦说:“你若不肯受,请将两骡子驮的土赐给仆人。从今以后,仆人必不再将燔祭或平安祭献与别神,只献给耶和华。惟有一件事,愿耶和华饶恕你仆人:我主人进临门庙叩拜的时候,我用手搀他在临门庙,我也屈身。我在临门庙屈身的这事,愿耶和华饶恕我。”所以受“乃幔观点”影响着基督徒,认为在环境的逼迫下,可以“拿拿香”,在表面上附和一下。但是,我们应当清楚:外表的附和就是参与了拜假神的活动。
有的人很热心,看到别人拿着很多的元宝纸锭还有好多东西,作为小辈就很热心的去帮忙拎着,这好比是“同谋犯”。就好象有人偷窃,你望风一样。你不能说,我没有偷,是他在偷,我只是帮他看看而已。若有这样的试探临到,相信我们靠着神会有智慧去应对。
讲到这个,还有个例子,有人喜欢到风景区看到那些大佛要去和它合个影,心里以为这没什么事,我又不去拜它,合个影怕什么呢?在这里要告诉你,若你不喜欢它,你就不会想去和它来合影,你喜欢它,所以想要和它合影。若让你去和一个你所恨恶的人,你很讨厌的人,你要不要去和他合影呢?所以不要去参与那些事,不要去做同谋犯。“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罗12:9)
如果是为了传福音,以便更广泛地接触亲友,能否到祭祖的人群中呢?回答是肯定的,但必须特别注意与世人分别为圣(不下跪、不拿香、不烧纸、不吃祭品),应为主作美好的见证(彼前2:9)。
最后,要提醒弟兄姊妹,要洗去基督徒“大逆不道”、“不孝敬父母”的罪名,不是靠向世俗让步,而是要用真情去关爱父母和其他在世的长辈,尽上做晚辈的本份,做一个在行动上能够有说服力的人!生前尽孝,死后思念,基督教的孝道应当是:“生之孝重于死之祭”。
出埃及记20:12“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以弗所书6:2“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
箴言书23:25“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 ”
生前的孝顺、奉养与照顾,比死后的各种隆重的追思活动都要重要!在父母活着时,要照顾父母的生活;对父母的态度要尊重,不要忽略,好好孝敬。
具体操作的一些建议
A、为主做见证
基督徒应该要正视清明节,并可以藉着这个时节的扫墓活动,来为主耶稣做见证。因此,基督徒更应该要参与一年一次的扫墓,但以基督徒的方式来参与。我们在扫墓时可以唱圣诗赞美及敬拜上帝,并向上帝祷告,是为主做见证的大好机会。
如果你的家庭是基督教家庭,那么你可以讲述你祖先或你自己蒙恩信主的经过,藉以向你的家人们见证耶稣及其十字架的福音。你这样做,不仅能激励你自己,也能激励其他的家人,尤其能引导未信的亲人归信耶稣。
B、思想永恒之事
平时,我们总是为生活忙碌,较少机会思想生死的问题。然而,扫墓的时候,追思祖先的时候,却迫使每个人思想生命及死亡的问题:“我为何活着?死后要往哪里去?我在世上所拥有的一切,将来要归给谁?”想一想:我将来要在哪里度过永恒?
圣经说:“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西三1-3)。
你若多思想上面的事,你就会看淡地上的事,转而把你的生命“投资”在神的国度,那是永恒的投资,永不亏损的投资,永远增值的投资!
你想成为一个值得令人尊敬和学习的祖先吗?多思想上面的事吧!
C、在仪式上,我们可以低头表示敬意,但不要跪拜。我们可以献鲜花表达怀念之情,但我们不烧纸钱冥币,不烧纸房子、纸汽车等。
D、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不要与人发生争执。若能传福音给以前盲目祭拜祖先的人,他一定会在下个清明节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为人的软弱,常常会留下破口,为免得自己受亏损,在这方面还是保守一点,该不看的不要,该不做的不去做。保罗关于吃拜偶像之物的教导,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各人凭信心去做,如果作了会不平安就要谨慎不要去做。
有的信徒在信仰原则和社会风俗时间把握不好分寸,不小心做错了,要存着爱心帮助他,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对于自以为犯了错误的信徒,帮助他认罪悔改,且相信耶稣基督必饶恕赦免,向前活着,如果一味埋怨自责,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就中了魔鬼的诡计。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八章第一节中告诉我们: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能造就人。
E、学习先知,代民认罪。
在圣经中拜偶像的罪是最让神不喜悦的。以色列的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真理,亲近神得福,离弃神转向偶像便被神离弃。我们基督徒作为新时代的光和盐,也当为自己的同胞与亲人在神面前祷告,求神饶恕他们的罪,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当我们这样作的时候,神就做祂奇妙的工作。
◆ ◆ ◆
结 语
每到清明节是基督徒“左右为难”的时刻,在未信主的家人面前比较难堪。不去说是不孝,去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在这里,建议基督徒不要逃避“清明”活动,若需要去扫墓的话,当做是传福音的机会。不拿香,不烧纸,但可美化墓园表达我们爱祖先,割草、扫地,擦碑,多向家人讲说正确的生死观,让不信主的家人能够感受到神的教导和神的爱。我们可以藉着祷告追思先辈,同时要为不信主的家人祷告,这样,就会过一个与众不同的“清明节”。
福音TV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完整出处
转载时禁止添加原创不得添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