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我查看更多!
风闻有你---邀您共读---
出处:福音FM“有声书苑
作者:琼妮·厄尔克森·多田
转载请注明出处!
嗨,小耳朵们,我们今天又见面了?
苦难让我们心意更新(上)
多少世纪以来,上帝在《罗马书》8章28节的应许一直是基督徒的最爱:“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我在第一本书《上帝在哪里》中写道,我以为万事相互效力使我得的那个“益处”,是指我会重新拿东西、走路,会去上大学,会结婚生子。可是后来一位朋友向我指出,接下去的那句经文才解释了我的试炼成就的真正“益处”—“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这位伟大的雕刻家手握苦难之凿,不断雕琢我的个性,使我成长为基督的样式。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并不觉得上帝给我试炼是“使我得益处”,并“使我更像基督”,这个道理多么动听。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将要挨打的小孩,听着“打在你身上,疼在我心上”的老生常谈。是啊,真是的。上帝竟声称让我摔断脖子是因为他爱我至深?这叫什么爱!
我记得读过C. S. 路易斯写的一本书,叫做《痛苦的奥秘》,他在书中论述的正是这个问题:爱人的上帝怎么可能允许人间有这么多苦难和病痛?他的话句句说到点子上,然而有一点尤其中肯。他阐释说:在指责上帝不爱人的时候,很多人只考虑到爱的一个方面—仁慈,并将其夸大为爱的全部。可是爱的其他方面呢?比如建设性的批评、纠正,促人尽其所能之鞭策。如果我们所说的“爱”单指使他人免受一切苦难伤痛,那么上帝似乎并没有多少爱,给嚎哭的婴儿打针的医生也没有。
路易斯继而论述,我们人类对自己最关心、最喜爱的人和物是最苛求、最严厉的。我同意他的观点。作为一名画家,我对自己不在乎的画稿并不修改,就丢在那里随它去。可我若对一幅画兴味甚浓,便一再涂抹修改,把画弄得“遍体鳞伤”。似乎上帝就是那样对待我们的。祈求上帝对我们不管不顾、不加磨砺,是在祈求他爱我们爱得更少,而不是更多!
真正让我们心满意足的是这样一位上帝,他要求我们的,恰恰是我们乐意去行的,我们希望他说“只要他们满意就好”。实际上,我们最希望上帝像我们在天上的祖父一样—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他“喜欢看到年轻人自得其乐”,他对宇宙的计划是,在每一天结束的时候由衷地说一句“大家今天都过得不错”。
噢,原来上帝是爱我们的,原来他让我们受苦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像基督。但是苦难如何起作用?困境和虔敬之间有什么神秘关联吗?被迫陷入无助就能自动使我们成圣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你想想,倘若坐牢的男男女女在年轻时吃过苦头就变好了,那些监狱牢房如今岂不会空无一人?有一些人,他们输掉的打斗越多,进班房的次数就越多,性子就越发刚硬。试炼非但没使他们受教益,反使他们刚硬,那么就像老话讲的,“太阳使黏土变硬,也使蜡变软”。
可是蜡究竟如何变软呢?是不是试炼一来,我们就要出去发起一场以“正面思考”、“我能做到”为口号的自救活动?不是。当然,磨炼自己的意志,努力效法基督的榜样,的确是属灵操练的一个重要部分。可是我们无论再怎么努力,也远远比不上基督的生命。我们就像一只仿照人手制作的手套,不论有多么精良、逼真,若不戴在手上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样,我们也需要基督本人在我们里面活出他的生命。保罗所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3)既然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神的美意,那么就来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的。
打破重塑
上帝在我们身上成就任何美善之前,我们必先被打碎。这包括丧己之傲,屈己之志,认识罪恶之我,看清自我本质。在最初加入上帝之家时,我们往往是残破不堪的。然而就像一夜暴富的穷人,我们很快便忘记已经脱离的那个深坑。一点一滴地,骄傲自满重新渗入我们的生命,与我们刚刚认识基督、与他相处的时光不同,逐渐的,“小”罪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地蒙混过关。
为免从属灵山峰上跌落回去,上帝便惩戒我们。这个时候,我们会认为他已对我们绝望,想“以旧换新”,好少给他找些麻烦。然而他管教我们恰恰证明我们是他的孩子,因为父母不责打别人的孩子(来12:7-8);也证明他爱我们,因为明智的父母如果真爱孩子,就必管教他们(来12:5-6)。可以想见,有朝一日我们站在上帝的座前因活出基督徒的生命而接受奖赏时,将多么庆幸上帝并没有任凭我们还在地上的时候偏行己意、任意妄为!
正如有的孩子,爸爸只须瞪一眼,他就会哭着跑回自己的房间,而有的孩子,却是不打不行,上帝也用不同的方法管教他的孩子们:有时只要阵阵愧疚便足以使我们降卑—听一场使人悔改的布道,或读过某个基督教伟人的事迹后,我们就能感到自己相比之下的平庸;有时则要通过一些严厉的方式惩戒我们—比如让我们身体受伤、经济拮据或当众出丑。
无论什么方式,当危机初来的时候,我们难免固执地自忖:“我能应付得来,谁都不会使我屈服。”可是随着上帝持续强力施压,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应付不来,意识到自己里面一无是处,意识到他定意要连根拔除我们丑恶的自我,代之以他的品格。但请记住,以他的义代替我们的罪并不会使我们变成机器人,也不会使我们的自我价值降低,只会解放我们,让我们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折断的脖子将我逼入绝境,使我认真思索基督的权柄。可是像所有人一样,我仍需磨砺。口渴时须等别人给我端水喝,尿袋破裂弄湿朋友的车座,这是上帝时而用到的两种方法,以保守我的灵命健康。但他最常用的工具则是愧疚感,这是上帝的苦难库里较为有效的一种武器。
很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上帝对我使用了这种武器,当时我正躺在床上跟姐姐杰伊聊天。我们感叹她的女儿凯伊长得真快,才12岁就很有淑女风范了,也对凯伊上教会学校并在主里成长感到欣喜。这让我们挂念起凯伊最好的朋友、邻居凯西的属灵状况。凯西总是在我们家进进出出,她欢快热情,是个像凯伊一样可爱的小姑娘。我们从没跟凯西认真谈过主的事,因为很难逮到她独自一人或者坐着不动的时候!于是在几周前的一个晚上,我们邀请她过来观看葛培理的电视演讲。大家坐在客厅里一边吃饼干一边看电视,凯西听得很投入。演讲结束后,她自言自语道:“嘿,要是我在现场,我就上前边去。”杰伊和我对视了一眼,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跟她深谈,她就要回家了。
我知道应该由我来趁热打铁,因为她要是肯听人劝,就一定会听我的。凯伊告诉过我,凯西读过我的书,喜欢我。她总是乐于给我端水,为我跑腿儿。她甚至向我姐姐吐露,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优雅的人。可是第二天,凯西串亲戚去了。之后我又忙于别的事,一个月慢慢过去,我好像总没机会跟她谈。我的脑子里装的全是未来几周的演讲任务,凯西被我抛到了脑后。
在我躺着跟杰伊聊天的那个晚上,我刚刚结束一轮巡回演讲回到家,身心俱疲,只想休息,无心探讨任何沉重的话题。才出浴室仍在梳头的杰伊却有一搭无一搭地问起我有没有跟凯西谈过信仰的事。
“没有,我还没跟凯西谈过。”我想让她打住,便咕哝一句,继续盯着电视看新闻。可是良心的微微刺痛让我无法专注于荧屏。
为了推卸责任,一分钟后我反问:“你为什么不跟她谈谈?”
“得啦,琼妮。”杰伊回答,“你比我跟凯西更亲近,而且你知道她多仰慕你。”
至此,我的自尊心开始受伤,防御机制启动,人立马变得执拗起来。“我哪有时间啊!”我冲口而出。
“哈!”杰伊叫道,“您倒有时间在全国飞来飞去地传福音,却没时间关心一下外甥女的好朋友?”
这下戳到了我的痛处。“怎么谁都觉得总该我去赢得天下人心?”我气急败坏,然后继续怒气冲冲地争辩。
可是我的“演说”一结束,良心之箭就射穿了我的心。由于我无法起床离开卧室,只好紧闭双眼扭过头把脸埋进枕头。怒火在我胸中燃烧,眼泪顺着脸颊不住地流。我不愿承认,但我知道杰伊是对的。
卧室灯熄灭之后,一台小放映机开始在我的脑子里放电影,放的全是凯西和我共处的情景:她帮我调整画架,给我倒尿袋,对我津津乐道她的男朋友……我本来有很多机会可以跟她更严肃地谈一谈。不用说,我的锐气顿挫,自尊心崩溃。不仅如此,我还清楚地瞥见自己在上帝荣光之下显得多么卑劣。
上帝此时一定着实生我的气,我自忖。可我思来想去,发现这个想法不对。《以弗所书》4章30节的经文闪现在我的脑中,教导我们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原来,与其说上帝生我的气,不如说他“伤心”更确切。
我想起曾经听过一场布道,讲的正是基督如何以死彻底清除了我们的罪。“当耶稣在耶路撒冷城外,在可怕的十字架上流血受苦的时候,”牧师讲道,“上帝似乎在愤怒中谴责他:‘耶稣,你为什么说谎?你为什么恨你的邻居?你为什么欺骗、行淫、贪财?我要为这一切在此惩罚你!’当然,基督从未做过其中任何一件,但是我们做了,我们每一项罪都被归到他那里去了。”
基督遭此待遇让人觉得很不公平。牧师继续道:“耶稣担当了我们的罪,为我们犯下的罪受苦,当时他承受着难以形容的恐惧,不禁大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上帝在那一天离弃了他的独生爱子,好让我们的罪能被彻底清除,好让他可以对我们说:‘我永不离弃你。’如果你认耶稣基督做救主,亲爱的朋友,上帝因你的罪而生的愤怒就都倾泻到基督身上,不留一丝余怒给你。”
不留余怒给我!这使我惭愧得几乎承受不起。上帝的恩慈确实在领我悔改(罗2:4)。于是,我默默倾诉道:上帝,我飞来飞去给各地的人讲你的事,却从未和邻居凯西认真谈过。噢,求你原谅我如此盲目,如此伤你的心。原谅我把自己的便利看得比凯西得救还重。也感谢你爱这如虫一般的我。
请别见怪,我是把虫想象成那种恶心的卑微造物,在地上蠕动、吃土,就欠跺上一脚!大卫在《诗篇》22章中说他“是虫不是人”,当时他一定也有同感。不像蛇会昂首嘶嘶吐信反击,虫不会自卫。虫知道自己是虫,是要被踩死的。我那一夜就有这种感觉。我晓得自己里面一无是处。我是个破碎的人,而这正合上帝之意。
我虽未意识到,但是在打碎我的过程中,上帝使我更像基督了,因为基督自己就是破碎之人的最佳代表,这倒不是说耶稣曾有过需要重塑的顽劣品性,而是因着离开天堂的荣耀成为人,他展示出对天父的顺服,那种我们只能在破碎的过程中表现出的顺服。事实上,破碎的全部意义即在于,我们意识到毫无权利掌管自己的生命,从而降服在上帝面前。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他本有神的形象,
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
反倒虚己,
取了奴仆的形象,
成为人的样式。
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
存心顺服,以至于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利比书2章5-8
基督有着何等的品性!
安德鲁·默里曾说,正如水总是向下流、灌满低处的地方,上帝也总在我们被耗尽、打碎、自卑的时候用他儿子的品性充满我们。想想吧,这本身就足以给我们真正的希望,再难再苦也值得。
说到被充满,当凯西和凯伊在次日早上蹦进我的卧室时,我着实被神圣的喜乐充满了。我从来没有一见谁的面就这么欣喜若狂过。跟凯西谈了仅仅几分钟后,我就看出圣灵已经在她里面做工,软化了她的心,打开了她的心门。
我们低下头,凯西用质朴的言词祈求基督作为救主进入她的生命,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抬眼偷看了她一阵。我不由得心中暗喜:主啊,你知道,我被打碎伤心一时,但到头来确是值得的。
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12:11)
小伙伴们动起来吧
亲爱的小耳朵们,听了这章的内容你们是不是,也在默默地思考自己所面对的苦难呢?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苦难要面对!那么你在读完/听完,琼妮的心声,对处于苦难中的你有什么样的帮助呢?你的心有没有一些触动呢?
下期预告
第七章 第二部分 苦难让我们心意更新(下)
惩戒是有益的,但上帝也通过其他更积极的方式使我们在苦难中重新被塑造。就拿一位好父亲养育9岁儿子的方式来打个比方。每当儿子违规抗命的时候,爸爸自然要管教他。
书籍简介
《风闻有你》
作 者:琼妮/史蒂夫
原作名: A Step Further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版 次:2012年5月
作为一位年轻时起就被迫坐上轮椅的女性,琼尼对苦难有着丰富的感受和独特的看法。本书就是她人生思考的结晶。
每个人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苦难,然而,有谁能真正躲避得了呢?躲过了就真的大吉大利了吗?苦难是我们走向永恒国度的唯一通路。在苦难这把带着刻度的尺子上,有的人刻度高一点,经受的苦难重一些;有的人刻度低一些,经受的苦难轻一些,但或轻或重,只要应对得当,都会成为对自己对他人大有益处的好事情。琼尼对苦难的思考和认知是完全可信的,她有十足的资格去谈论苦难,也有十足的资格去鼓励普天之下与她境遇相似的人。
﹃琼妮﹄女士
qiong
ni
作者
zuo
zhe
自1999年《上帝在哪里》问世以来,琼妮这个名字对于中国读者就不再陌生。她的故事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读者。如今,琼妮创办了非营利组织“琼妮之友”,并与丈夫、员工和志愿者一道开展“合家欢”和“轮椅世界”等项目,致力于帮助残障人士及其家庭。琼妮还著有《尘中钻石》、《比银更宝贵》等书,现与丈夫肯•多田现居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
信仰之路 与您同行
手机扫描二维码
下载 福音FM 手机客户端
聆听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