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28

(圣经无原文编号逐字中译)

切换到福音影视网-新版圣经

  • 1 命为亚伦作圣衣你使你的兄弟亚伦和他的儿子们同着他,就是亚伦和亚伦的儿子们拿答和亚比户,以利亚撒和以他玛;从以色列人中前来就近你,要给我供祭司的职分。
  • 2 你要给你的兄弟亚伦作圣衣为荣耀,为华美。
  • 3 你又要吩咐那一切心中有智慧的,就是我用智慧的灵所充满的;你要作亚伦的衣服,使其分别为圣,可以给我供祭司的职分。
  • 4 所要作的衣服就是胸牌和以弗得,外袍和杂色的内袍,冠冕和腰带;你要给你的兄弟亚伦和他的儿子们作圣衣,可以给我供祭司的职分。
  • 5 他们要用金线,和蓝色线,与紫色线,及朱红色线,并细麻。
  • 6 他们要用金线,蓝色线,紫色线,朱红色线,搓合的细麻。用巧匠的手工作以弗得,
  • 7 以弗得当有两条肩带,接上两头,使其相连。
  • 8 那在以弗得上巧工织的带子,与其相似,要照着以弗得的作法,就是用金线,和蓝色线,紫色线,朱红色线,并搓合细麻。
  • 9 要取两块红玛瑙宝石,在其上刻以色列儿子的名字;
  • 10 其中六个名字在这一宝石上,而其余的六个名字在那第二块宝石上,要照着他们生来的次序或他们的家谱。
  • 11 要用雕刻宝石的手工,仿佛印的雕刻,按著以色列儿子的名字,刻这两块宝石,要将其镶在金槽上。
  • 12 将这两块宝石安置在以弗得两条肩带上,作为以色列人的记念;亚伦要在两个肩上,担负他们的名字,在耶和华面前作为记念。
  • 13 你要作金子的二槽。
  • 14 又拿精金,仿佛缠绕拧绳子的工作,将其作成两条链子,又将这拧成的链子搭在槽上。
  • 15 作胸牌之法则你要用巧匠的手工,作一个决断的胸牌;如同以弗得的作法,用金线,和蓝色线,紫色线,朱红色线,并搓合的细麻,将其作成。
  • 16 这胸牌要四方的,重叠的;长一掌长,宽一掌长。
  • 17 你要在其上镶嵌宝石四行;那些宝石行是:红宝石,红璧玺,红玉;这是第一行。
  • 18 第二行是绿宝石,蓝宝石,金钢石。
  • 19 第三行是紫玛瑙,白玛瑙,紫晶。
  • 20 第四行是水苍玉,红玛瑙,碧玉;这些都要镶在那些金槽中。
  • 21 这些宝石都要用以色列十二儿子的名字,按照他们的名字如同印的雕刻,将十二支派的名字刻上。
  • 22 要在胸牌上,用精金用拧绳子的手工拧成链子。
  • 23 在胸牌上,也要作两个金环,将两个环安在胸牌的两头。
  • 24 将两条金链子,穿过在胸牌两头的两个环中。
  • 25 又要把两条链子的两头,接在两槽上,安在以弗得前面的两肩带上。
  • 26 要作两个金环,将其安在胸牌的两头,就是在以弗得里面的边上。
  • 27 又要作两个金环,将其安在以弗得的前面,在两条肩带的下边,在挨近相接之处,在以弗得巧工织的带子以上。
  • 28 要用蓝色带子,把胸牌的环和以弗得的环系住,该是在以弗得巧工织的带子上,使那胸牌不致从以弗得松脱。
  • 29 当亚伦进圣所时,要将有以色列儿子名字的决断胸牌,带在他的胸前或心前,在耶和华面前常作记念。
  • 30 又要将乌陵和土明,放在决断的胸牌里;当他进到耶和华面前时,这两者必须在亚伦的胸前或心前;在耶和华面前,亚伦必须经常带着以色列子民的决断或审判在他的胸前或心前。
  • 31 作外袍之法则你要作以弗得的外袍,全是蓝色的。
  • 32 在袍中间上头当有领口,在领口周围当有织工的边缘,仿佛铠甲的领口,好使它不致破裂。
  • 33 在袍的底边上,要作蓝色线紫色线朱红色线的石榴,乃在袍的底边周围;在周围的石榴中间有金铃铛。
  • 34 一个金铃铛和一个石榴,一个金铃铛和一个石榴在袍子周围底边上。
  • 35 每当亚伦在供职时,当他进入圣所到耶和华面前,及当他出来时,铃铛的声音必被听见,使他不致死亡。
  • 36 要用精金作一面牌,其上用图印雕刻法刻着:归耶和华为圣。
  • 37 当用蓝带子将牌系在冠冕上,乃是在冠冕前面。
  • 38 这牌必在亚伦额上,亚伦要担当干犯圣物的罪孽或刑罚,就是以色列人为著他们所献上一切的礼物所分别为圣的;这牌必须经常在他的额上,使他们在耶和华面前得蒙悦纳。
  • 39 你要用细麻织内袍;用细麻作冠冕;用编织的手工作腰带。
  • 40 为祭司制衣冠你要为亚伦的儿子们作内袍,为他们作腰带,为他们作裹头巾;为著荣耀,为著华美。
  • 41 你要将这些给你的兄弟亚伦也给同他一起的儿子们穿戴;又要膏他们,充满他们的手见注,将他们分别为圣;好给我供祭司的职分。
  • 42 给他们作细麻布裤子,为著遮掩赤体;那些裤当是从腰直到腿。
  • 43 这些衣件必须穿戴在亚伦身上和在他儿子们身上;当他们进入聚会的帐幕时,或当他们近前到坛,到圣所去供职时,免得他们担罪而死;这要为他指亚伦和他的后裔作永远的定例。
回到本卷目录 回到本版本目录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