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数记-14

(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

切换到福音影视网-新版圣经

  • 1 以色列人抱怨 以色列全会众整夜悲叹哀号。
  • 2 他们埋怨摩西和亚伦说:“我们宁愿死在埃及或死在旷野!
  • 3 上主为甚么领我们到那地方去?我们一定会被杀死,我们的妻儿一定会被掳去。我们回埃及去不更好吗?”
  • 4 他们彼此说:“我们来选一个领袖带我们回埃及吧!”
  • 5 摩西和亚伦在人民面前俯伏地上,
  • 6 嫩的儿子约书亚和耶孚尼的儿子迦勒这两名探子悲伤地撕裂了衣服,
  • 7 对人民说:“我们所侦察的那片土地是非常肥沃的土地。
  • 8 如果上主喜欢我们,他会领我们到那里,把那片流奶与蜜的肥沃土地赐给我们。
  • 9 你们不要背叛上主,不要怕当地的居民。我们将轻易地征服他们。上主与我们同在;他已经击败了那些保护他们的神明。所以你们不要害怕!”
  • 10 但全会众威胁他们,要用石头打死他们两人。可是突然间,人民看见了上主的荣光出现在圣幕上面。
  • 11 摩西为人民祈祷 上主对摩西说:“这些人弃绝我要到几时呢?他们不信赖我要到几时呢?虽然我在他们当中行了许多神迹,他们仍然不信我。
  • 12 我要降瘟疫毁灭他们,但我要立你作一国的父;你的国要比他们的强大!”
  • 13 可是,摩西对上主说:“你用你的大能领这些人离开了埃及。当埃及人听见你对你的子民所做的事以后,
  • 14 他们要告诉这地的居民。这里的居民已经听见你—上主与我们同在的消息。你的云彩停在我们上面的时候,你清楚向我们显现。白天,你在云柱里领我们;晚上,你在火柱里引导我们。
  • 15 现在,如果你击杀你的子民,那些听见过你名声的国家会说,
  • 16 你在旷野击杀了你的子民是因为你不能领他们进你所应许赐给他们的土地去。
  • 17 因此,我现在恳求我主显出大能,实现你的应许。你曾经说过:
  • 18 ‘我是上主;我不轻易发怒。我有丰盛的慈爱;我赦免罪恶和过犯。然而,我一定要因父母的罪而惩罚他们的子孙,甚至到第三第四代。’
  • 19 上主啊,求你照你伟大不变的爱赦免这些人的罪,正像他们从离开埃及以来你一直宽赦他们一样。”
  • 20 上主回答:“我会照你所求的饶恕他们。
  • 21 但是,我指着我的永生发誓:正如我的荣光充满大地那么确实,
  • 22 这些人一定没有一个能活着进入那土地。他们看见过我的荣光,看见过我在埃及和旷野所行的神迹,却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试探我,不听从我。
  • 23 他们绝不能进入我所应许给他们祖先的土地。弃绝我的人,没有一个能进入那土地。
  • 24 但我的仆人迦勒跟他们不一样;他一直对我忠心,因此,我要领他到他侦察过的那块土地;他的后代要拥有那地,
  • 25 就是亚玛力人和迦南人现在居住的山谷。明天,你们要转回去,往红海路上的旷野去。”
  • 26 上主惩罚以色列人民 上主对摩西和亚伦说:
  • 27 “这些邪恶的人民埋怨我要到几时呢?我已经听够了他们的牢骚怨言!
  • 28 你们去告诉他们:‘我指着我的永生发誓:我要照你们所求的对待你们。我是上主;我这样宣布了。
  • 29 你们都要死;你们的尸体要倒卧在旷野。因为你们埋怨我,你们当中二十岁以上的人,没有一人能进入那地。
  • 30 我曾答应让你们住在那里;可是除了迦勒和约书亚,没有一人可以进去。
  • 31 你们以为你们的子女会被俘,可是我要领他们进入你们所弃绝的土地;那地将成为他们的家乡。
  • 32 至于你们,你们要死在这旷野,
  • 33 而你们的子女要在这旷野流浪四十年,为了你们的不信遭受苦难,一直到你们都死光。
  • 34 你们要承担自己的罪,受四十年的痛苦,按你们侦察那地的四十天,一年抵一天。这样,你们就知道我在敌对你们。
  • 35 我发誓要这样对付你们这些集合起来反叛我的邪恶人民。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死在这旷野。我是上主;我这样宣布了。’”
  • 36 -
  • 37 摩西派去侦察那地的探子带回不确实的报告,引起人民对上主的埋怨。所以上主使这些人遭瘟疫,他们就死了。
  • 38 十二个探子中只有约书亚和迦勒得以存活。
  • 39 首次进攻迦南 摩西把上主的话告诉以色列人;他们哀痛极了。
  • 40 第二天清晨,他们出发进攻山区。他们说:“我们现在要到上主应许我们的地方去;我们承认我们犯了罪。”
  • 41 可是摩西说:“你们现在为甚么不听从上主的话呢?你们绝不会成功!
  • 42 不要去!上主不与你们同在,仇敌会击败你们。
  • 43 你们遇见亚玛力人和迦南人时,一定会被杀死。上主不与你们同在,因为你们弃绝了他,不跟从他。”
  • 44 虽然上主的约柜和摩西都没有离开营地,他们仍然敢上山去。
  • 45 于是,住在那地的亚玛力人和迦南人攻打他们,击败了他们,一直把他们赶到何珥玛。
回到本卷目录 回到本版本目录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