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约押劝谏大卫 有人告诉约押,大卫王在为押沙龙悲哀哭泣,
2
以致那天大卫全军胜利的欢乐都变成哀伤,因为大家听说王在为他儿子悲哀。
3
他们静悄悄地回到城里,好像战场上败退下来的队伍那样羞愧。
4
王蒙着头,大声哭着说:“噢,我儿!我儿!押沙龙我儿!”
5
约押进入王的屋里见王,对他说:“你今天侮辱了你的部属—那些救了你和你儿女妃嫔性命的人。
6
你恨那爱你的人,爱那恨你的人;你明明不把将领部属放在眼里。我看,如果今天押沙龙活着,而我们都死掉,你就高兴了。
7
现在请你出去安抚你的部属吧!我指着上主的名发誓,如果你不这样做,到明天早上,没有一个人会留在你这里了;那将成为你一生所遭遇的最可怕的灾难。”
8
大卫回耶路撒冷 于是王起来,出去坐在城门边。他的部属听到他在那里就都聚集到他面前。那时候,以色列人一个个逃回自己的家乡去了。
9
全国各地议论纷纷,说:“大卫王曾救我们脱离仇敌;他救我们脱离了非利士人。但现在,他因躲避押沙龙离开了国土。
10
我们膏立押沙龙作王,但他已经死在战场上。那么,我们为甚么不赶快去接大卫王回来呢?”
11
大卫王派撒督和亚比亚他祭司去问犹大的长老们:“以色列人已经在谈论要请王回宫,你们为甚么落在他们后头呢?
12
你们是我的亲属,是我自己的骨肉,为甚么要等到最后才请王回来呢?”
13
大卫也叫他们去对亚玛撒说:“你是我骨肉之亲;从今以后,我要你作军队的元帅,代替约押。如果我不这样做,愿上帝击杀我!”
14
大卫的话彻底赢得了所有犹大人的心,他们就传话给大卫,请他跟他的臣仆都回来。
15
回程上,大卫来到约旦河,遇见了犹大人;他们到吉甲来欢迎他过河。
16
同时,巴户琳的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示每也急忙到约旦河去迎接大卫王。
17
他带着便雅悯支族的一千人同来。还有扫罗家族的仆人洗巴也带着他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仆人一起来。他们比王先赶到约旦河。
18
他们渡河“渡河”:希伯来文是“有渡船渡过”。去护送王的家眷过河,并且遵照王的意思做各样的事。大卫宽恕示每 当王要过河的时候,示每俯伏在他面前,
19
说:“陛下啊,求你饶恕我在你离开耶路撒冷时所犯悖逆的罪。求你不要因此加罪于我,也不要再记住那件事。
20
王啊,我知道我有罪,所以今天,在北部支族中我是第一个来迎接王的。”
21
洗璐雅的儿子亚比筛说:“应该把示每处死,因为他咒骂上主膏立的王。”
22
但是,大卫对亚比筛和他哥哥约押说:“谁征求你们的意见呢?你们要给我找麻烦吗?我现在是以色列的王;今天,没有一个以色列人会被处死的。”
23
于是王对示每说:“我保证你不被处死。”
24
大卫恩待米非波设 扫罗的孙子米非波设也下来迎见王。自从王离开耶路撒冷一直到现在胜利回来,他没有洗过脚、修过胡须,也没有洗过衣服。
25
米非波设从“从”是根据一古译本,希伯来文是“到”。耶路撒冷来见王的时候,王问他:“米非波设,你为甚么没有跟我一起出走呢?”
26
米非波设回答:“陛下,你知道我是残废的人;我曾吩咐仆人预备驴,好骑着驴跟陛下去,但是我的仆人出卖了我。
27
他向陛下制造谎言诬告我;但陛下像上帝的天使一样,所以请照陛下的意思做吧!
28
所有我父家的人原都应该被处死,但是陛下加恩。使我能在王的餐桌上吃饭,我还有甚么权利再要求陛下施恩给我呢?”
29
王说:“你何必再提这些事呢?我已经决定,你可以跟洗巴分享扫罗的财产。”
30
米非波设说:“把一切财产都给洗巴吧。陛下平安回宫,我甚么都可以不要了。”
31
大卫恩待巴西莱 基列人巴西莱也从罗基琳下来迎接王过河;
32
他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他很富有;当王住在玛哈念的时候,他曾供给王食物。
33
王对他说:“跟我一起到耶路撒冷去吧,我会照顾你。”
34
可是巴西莱说:“我恐怕活不了多久,为甚么还跟陛下到耶路撒冷去呢?
35
我现在已经八十岁了,甚么事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吃我喝都尝不出味道;我也听不见男女歌手的声音。我只会成为陛下的累赘罢了。
36
我不配得陛下这样大的赏赐;我只跟陛下走一小段路,过了约旦河,
37
然后让我回家,死在我父母的坟墓旁吧。这是我的儿子金罕;请陛下带他去,照陛下认为妥当的待他吧。”
38
王回答:“我会带他一道去,照你所希望的待他;你有甚么要求,我都答应。”
39
于是,大卫和所有跟从他的人渡过约旦河。王吻别巴西莱,为他祝福,巴西莱就回家去了。
40
犹大和以色列为王起争论 王过了河,所有犹大人民和半数以色列人来欢迎他。王到了吉甲;金罕跟王在一起。
41
后来,所有以色列的人都去见王,对王说:“陛下,为甚么我们的弟兄犹大人以为他们有权偷偷地护送王、王的家人,以及部属过约旦河呢?”
42
犹大人回答:“我们这样做是因为王跟我们有亲属关系。你们又何必生气呢?王并没有给我们食物,也没有赏赐我们任何东西呀。”
43
以色列人说:“就算王跟你们有亲属关系,我们对大卫王却有十倍于你们的情分。你们为甚么瞧不起我们?不要忘了,我们是最先商议请王回来的!”双方争辩,可是犹大人的态度比以色列人更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