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善惡互論垂為箴言 哲婦立家、愚婦手毀之、
2
行正直者寅畏耶和華、行偏僻者蔑視之、
3
愚者之口、具扑己驕之杖、智者之言、有保己身之能、
4
家無牛、則槽淨、物產饒、賴牛力、
5
實證者決不言誑、妄證者吐其虛誕、
6
侮慢者求智弗獲、明哲者知識易得、
7
愚人無智言、往見則知之、
8
哲人之智、在識己道、蠢者之愚、在其自欺、
9
愚者戲干罪戾、正人內寓和平、
10
心之愁苦、惟己獨知、心之喜樂、他人莫與、
11
惡者之家必敗、正人之幕必興、
12
有一道焉、人以為正、終為死亡之路、
13
人於嬉笑而懷憂傷、喜樂終歸抑鬱、
14
中心背道者、必飫其果實、行善者由己而快足、
15
拙者盡信人言、哲人慎其步履、
16
智者恐懼而遠惡、蠢者驕矜以自恃、
17
易怒者必妄為、謀惡者必見惡、
18
拙者業於愚、哲人冠以智、
19
惡人跽於善者之前、罪人伏於義者之門、
20
窮乏者鄰亦惡之、富厚者友朋眾多、
21
蔑鄰者干罪、恤貧者有福、
22
謀惡者、豈非入於歧路、謀善者、仁慈誠實加之、
23
凡百勤勞皆獲利、脣舌多言惟致貧、
24
智者之才為其冕、蠢者之愚終為愚、
25
實證者救人命、誑言者行詭詐、
26
寅畏耶和華者、其望維堅、後裔必得避所、
27
寅畏耶和華、乃生命之源、使人脫於死亡之網、
28
民庶則王榮、民寡則君敗、
29
遲於發怒者、大有明哲、性躁者適呈愚蒙、
30
心性和平、為身之生命、衷懷嫉妒、為骨之腐朽、
31
虐貧窮、乃侮造之之主、恤貧乏、乃尊祟之、
32
惡人遇難而見仆、義者臨死而有託、
33
達人之智寓於心、蠢者所懷形於外、
34
公義興國、罪惡辱民、
35
用智之臣蒙王恩、貽羞之僕遭王怒、